递归与分治
递归算法
递归算法(Recursion Algorithm)是一种重要的编程方法,核心思想是函数通过调用自身来解决问题。在递归中,一个复杂的问题被分解为相同类型但规模更小的子问题,直到达到一个简单到可以直接解决的基本情况(基准情况)。递归算法特别适合解决具有自相似结构的问题,时间复杂度跟递归深度和每层处理的复杂度有关。
递归算法的妙处在于它能用简洁优雅的代码解决看似复杂的问题,但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无限递归和重复计算等问题。
算法步骤
- 定义递归函数,明确函数的功能和参数
- 确定递归的基准情况(终止条件)
- 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
- 调用自身解决子问题
- 将子问题的结果组合起来,得到原问题的解

核心特性:
- 自我调用:函数在其定义中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
- 终止条件:必须有基准情况使递归能够终止
- 问题分解:将大问题分解为相同类型但规模更小的子问题
- 时间复杂度:与递归深度和每层处理的工作量相关
- 空间复杂度:受函数调用栈深度影响,通常与递归深度成正比
基础实现
接下来通过阶乘(factorial)计算来展示递归算法的实现:
public class Factorial {
public static int factorial(int n) {
// 基准情况
if (n == 0 || n == 1) {
return 1;
}
// 递归情况:n! = n * (n-1)!
return n * factorial(n - 1);
}
// 测试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for (int i = 0; i <= 10; i++) {
System.out.printf("%d! = %d
", i, factorial(i));
}
}
}实现递归的核心思想,将计算 n! 的问题转化为计算 (n-1)! 的子问题。同时设置清晰的终止条件 if (n == 0 || n == 1) return 1; 确保递归能够结束。
优化策略
尾递归优化
通过将递归操作放在函数返回位置,可以被编译器优化,避免额外的栈空间消耗
public static int factorialTailRecursive(int n) {
return factorialHelper(n, 1);
}
private static int factorialHelper(int n, int accumulator) {
// 基准情况
if (n == 0 || n == 1) {
return accumulator;
}
// 尾递归调用
return factorialHelper(n - 1, n * accumulator);
}记忆化递归
缓存已计算结果,避免重复计算
public static int factorialMemoization(int n) {
int[] memo = new int[n + 1];
return factorialWithMemo(n, memo);
}
private static int factorialWithMemo(int n, int[] memo) {
// 基准情况
if (n == 0 || n == 1) {
return 1;
}
// 检查是否已计算
if (memo[n] != 0) {
return memo[n];
}
// 计算并缓存结果
memo[n] = n * factorialWithMemo(n - 1, memo);
return memo[n];
}优点
- 代码简洁优雅,易于理解和实现
- 适合处理树、图等具有递归结构的数据
- 某些问题用递归比迭代更直观(比如树的遍历)
缺点
- 函数调用开销较大,会影响性能
- 递归深度过大时可能导致栈溢出
- 重复计算子问题可能导致指数级时间复杂度
- 调试和跟踪执行流程较为困难
- 资源消耗(特别是栈空间)随递归深度增加
应用场景
1)数学计算:阶乘、斐波那契数列、组合数等
2)数据结构操作:树的遍历、图的搜索(DFS)
3)分治算法:归并排序、快速排序
4)动态规划:子问题的递归求解
5)回溯算法:排列组合、八皇后、数独求解
相关的 LeetCode 热门题目
给大家推荐一些可以用来练手的 LeetCode 题目:
- 21. 合并两个有序链表 - 经典的递归合并问题
- 104. 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- 展示递归处理树结构的典型案例
- 509. 斐波那契数 - 递归和优化递归的经典案例
分治算法
分治法(Divide and Conquer)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算法思想,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,分割成若干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,以便各个击破,最后将子问题的解组合起来,得到原问题的解。分治法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,但作为一种系统化的算法策略,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。
算法步骤
分治算法通常遵循以下三个步骤:
- 分解(Divide):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、相互独立、与原问题形式相同的子问题。
- 解决(Conquer):若子问题规模较小且容易解决则直接解决,否则递归地解各子问题。
- 合并(Combine):将各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。
核心特性:
- 递归结构:分治算法通常使用递归实现,每个子问题继续分解直到达到基本情况
- 独立性:各子问题之间相互独立,不存在交叠
- 问题等价性:子问题与原问题形式相同,只是规模减小
- 合并操作:需要有效的合并子问题解的方法
- 基本情况处理:当问题规模小到一定程度,可以直接求解
优点
- 高效性:对于许多问题,分治算法能提供较高的效率
- 并行计算:分治算法天然适合并行计算,各子问题可以独立求解
- 模块化:问题划分为相互独立的模块,便于理解和实现
- 可复用性:同样的分治模式可以应用于多种问题求解
缺点
- 递归开销:递归调用会导致额外的函数调用开销和栈空间使用
- 内存使用:某些分治算法实现可能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
- 不适用性: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使用分治策略,尤其是子问题不独立的情况
- 合并难度:某些问题的子问题解合并起来可能相当复杂
应用场景
- 排序算法:归并排序、快速排序
- 搜索算法:二分搜索
- 矩阵运算:Strassen矩阵乘法
- 傅里叶变换:快速傅里叶变换(FFT)
- 最近点对问题:计算几何中的经典问题
- 大整数乘法:Karatsuba算法
- 棋盘覆盖问题:使用L型骨牌覆盖棋盘
- 图算法:最短路径、最小生成树等问题
相关的 LeetCode 热门题目
- 53. 最大子数组和: 可以用分治法解决的经典问题
- 215. 数组中的第K个最大元素: 可以使用类似快速排序的分治思想解决
- 23. 合并K个升序链表: 可以通过分治法将多个链表两两合并
- 169. 多数元素: 可以使用分治算法解决的投票问题
- 240. 搜索二维矩阵 II: 可以使用分治策略进行矩阵搜索

